(网经社讯)2025年9月10日,杭州西溪园区,阿里巴巴一场被资本市场称为“本地生活核弹级发布会”的行动,彻底引爆了行业神经。
当美团股价单日暴跌4.8%、抖音紧急调整团购补贴策略时,阿里用“口碑网重启+高德自营团购”的双拳,向市场宣告:本地生活的战争,远未结束。
一、阿里团购的“背水一战”:为何必须重启?
1.美团的“超级平台”垄断:60%市场份额的压迫感
美团用十年时间构建的护城河,已形成“大众点评内容生态+美团外卖履约网络+到店酒旅闭环”的铁三角。
数据碾压: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日均订单量突破1.5亿单,覆盖全国98%的县域市场;
用户心智:85%的用户在搜索餐厅时,会默认打开大众点评查看评分;
商家依赖:中小餐饮商户的线上流量,70%来自美团系平台。
而阿里呢?
口碑网三次折戟:从2008年收购后多次战略调整,始终未能突破美团封锁;
饿了么份额下滑:外卖市场占比从2020年的35%跌至2025年的28%;
高德地图“工具化”困境:日均1亿次导航请求,却无法转化为交易订单。
“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存在感,正在被美团和抖音稀释。” 一位接近阿里高层的人士坦言。
2.抖音的“流量黑洞”:低价团购的降维打击
如果说美团是“守擂者”,抖音则是“颠覆者”。
数据冲击:抖音生活服务2024年GMV突破2000亿元,2025年目标直指4000亿;
模式创新:通过“短视频种草+团购核销”闭环,将用户停留时长从美团的8分钟拉长至23分钟;
商家补贴:2025年Q2,抖音对餐饮商家的抽佣比例低至3.5%(美团为6%-8%)。
“抖音的团购,本质是‘内容电商’对‘搜索电商’的降维打击。”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。
二、阿里的“双引擎”战略:口碑+高德,如何破局?
1.口碑网重启:用“真实评价体系”打破行业潜规则
核心武器:动态商户信用分
数据整合:新口碑网将打通饿了么、高德、支付宝的20亿级消费订单数据,结合用户评价生成“交易数据+用户点评”的双重决策依据;
反刷评机制:通过AI算法识别异常评价(如同一IP地址短时间内发布百条好评),过滤率高达95%;
中小商户扶持:对评分4.5分以上的商户,提供免费流量倾斜和低息贷款。
对标美团“必吃榜”?不,阿里要的是“去中心化”。
用户维度筛选:支持按“口味”“环境”“服务”等多维度排序,甚至可筛选“有母婴室”“支持宠物友好”等细分场景;
商家信用可视化:在饿了么、支付宝等入口展示商户信用分,高分商户可获得“蓝色闪电标”认证。
“这相当于在美团的‘内容护城河’里,埋了一颗定时炸弹。” 一位餐饮行业从业者评价。
2.高德自营团购:出行场景的“无感式”消费转化
核心逻辑:用“顺路推荐”重构用户决策路径
场景触发:
用户搜索“加油站”时,系统推送周边高评分餐厅的团购套餐;
导航至商场时,弹出合作品牌的限时折扣(如优衣库“满300减50”);
履约闭环:
餐饮团购:由饿了么骑手配送;
休闲娱乐:支持“到店核销+即时预约”双模式。
数据验证:高德团购的“顺路经济”潜力
内部测试:2025年Q2,高德在杭州、成都等5个城市试点团购业务,用户转化率较美团高18%;
成本优势:无需像美团一样自建地推团队,依托高德现有导航用户即可实现“零成本获客”。
“高德的目标,是成为本地生活的‘超级入口’。” 阿里内部文件明确写道。
三、产业链重构:阿里团购的“生态协同战”
1.流量入口:淘宝、支付宝、高德的“三端联动”
淘宝首页一级入口:为口碑网提供日均5000万级流量曝光;
支付宝生活频道置顶:高德团购获得“黄金位置”推荐;
饿了么骑手资源:日均200万骑手可同时承接团购配送订单。
高端市场渗透:联合天猫奢侈品频道,推出“到店自提+专属折扣”模式(如Gucci包袋团购价直降15%);
生鲜供应链整合:盒马鲜生为高德团购提供“30分钟达”的生鲜商品,客单价较美团高30%。
3.技术壁垒:AI算法+无人配送的“效率革命”
智能推荐系统:基于用户导航习惯和消费数据,实现“千人千面”的团购推荐;
自动配送车: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试点,单月成本仅1600元(较骑手低75%),计划2026年覆盖10个城市。
四、挑战与隐忧:阿里团购能否突围?
1.用户习惯迁移成本高
美团的“肌肉记忆”:用户已形成“找餐厅-看评价-下单”的固定路径,口碑网需通过差异化服务打破惯性;
抖音的“娱乐化消费”:年轻人更倾向在刷短视频时“冲动下单”,而非主动搜索团购信息。
2.盈利模式待验证
口碑网亏损史:其餐饮业务过去长期亏损,2022年曾收缩至11个核心城市;
高德履约能力存疑:相比美团外卖、饿了么的即时配送网络,高德需依赖第三方服务商,或影响用户体验。
3.监管压力升级
市场监管总局约谈:2025年7月,监管部门要求平台规范促销行为,避免“以补贴扭曲竞争秩序”;
骑手社保成本:阿里需为饿了么骑手缴纳全额社保,预计增加成本50-80亿元/年。
五、未来展望:本地生活的“终极形态”是什么?
阿里、美团、抖音的三国杀,正在推动行业向三个方向进化:
1. 技术驱动:AI算法、智能调度、无人配送将替代资本消耗,成为核心竞争力;
2. 生态协同:单一平台难以取胜,未来胜者必是“电商+本地生活+物流+支付”的全生态玩家;
3. 监管平衡:在“反内卷”背景下,平台需在补贴、用户体验、商家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“本地生活的战争,最终比的不是谁烧钱多,而是谁能创造更高的社会总价值。” 长城证券研报指出。
结语:阿里的“二次革命”,能否改写行业格局?
2025年的本地生活战场,已进入“深水区”。
阿里用“口碑网+高德团购”的双拳,试图打破美团的垄断、抵御抖音的冲击。但这场战争的胜负,不仅取决于战略的锐度,更取决于执行力、生态协同能力,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。
“我们不是在打一场补贴战,而是在打一场价值战。” 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。
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这场战争的最终受益者,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——更真实的服务评价、更便捷的消费场景、更高效的履约体验。
本地生活的“终极对决”,才刚刚开始。